澄清專區
- 1 有關媒體報導臺北女子看守所及臺北看守所受刑人自主監外作業期間涉有違規等情,本署積極調查、依法究辦
- 2 對於媒體報導本署刻意隱瞞外役監發生脫逃案等情,本署特澄清如下
- 3 對於監察院檢討外役監連續發生多起脫逃案,本署業精進外役監遴選機制並強化戒護作為
- 4 就報載「台北看守所塞爆,所長罕見發公函請院檢審慎評估是否押人」,內容提及監所超收問題,本署特說明如下
- 5 臺北看守所:有關媒體109年10月9日報導「館長槍擊案|槍手小胖變大尾 羈押看守所變老大」一文,其中事涉本所之內容,與事實不符,本所特予澄清說明
- 6 有關媒體報導本署辦理電擊槍採購案,決標單價與他機關採購價差1萬元以上之澄清說明如下
- 7 花蓮監獄:有關華視2020年5月20日下午12時李記者花蓮縣綜合報導內容稱「傅崐萁帶職入監獄方:可書面質詢」乙節,與事實不符,本監提出回應說明如下
- 8 監所關注小組於109年5月11日新聞稿「我要投票—徵求高雄籍收容人罷免投票請求書」一節,與事實不符,本署特予澄清
- 9 我國矯正機關超額收容情形近期有顯著改善,矯正署提出澄清說明
- 10 臺中監獄:有關媒體報導「中監培德醫院疑有受刑人越獄遭法警制伏」一節, 特此澄清:
- 11 矯正署:外役監受刑人遴選標準一致,無涉政治立場
- 12 臺南看守所:有關媒體報導「死囚逾2萬冊藏書無人要」一節,本所澄清說明
- 13 新竹監獄:媒體報導吳姓約聘管理員被控販毒賣菸詐騙之情事,經查所載吳姓管理員並非本監約僱人員
- 14 基隆看守所:有關蘋果日報於108年3月8日報導「就是要圓型不要子彈型,醫師竟因浣腸劑挨告」一文,趙姓女醫師提及去年年初於本所看診時,所方未依規定安排戒護主管及衛生科人員陪同、未發給警鈴一事,本所特予說明
- 15 有關監所作業制度僵化,受刑人一個月拿不到20元,淪為廉價勞工等情,矯正署澄清說明如下:
- 16 針對部分媒體報導林益世申請外役監服刑一案,矯正署提出澄清說明
- 17 矯正署-據商業周刊於1月9日刊載署名苦林子之撰文:「從碗筷衛生紙到棉被枕頭,通通得自己買!一個更生人揭台灣坐牢真相:入獄才不是吃免錢飯」乙節,與事實不符,本署特澄清如下
- 18 聯合新聞網昨(4)日報導嘉義舊監轉型為博物館,營運規劃不夠完善,若法務部不做,就交給嘉義市政府來接管執行,嘉義市涂醒哲市長找了很多理由不想接管云云,訊息與事實有誤,法務部矯正署(下稱矯正署)澄清如下:
- 19 矯正署-媒體報導臺北監獄因八德外役監獄搬遷,造成超額收容近四成云云,矯正署之說明
- 20 有關本署臺南監獄張姓受刑人透過親友投書控訴監獄儼如血汗工廠及無力繳納國民年金一事,本署再次澄清說明如下
- 21 收容人張錫銘對矯正機關作業勞作金內容認知見聞與事實不儘相符,特予澄清
- 22 矯正署-有關媒體報導,因違法吸金案被裁定羈押禁見4個月而收容於臺北看守所之被告,指稱「羈押禁見被告最沒人權」一節,本署澄清如下
- 23 矯正署-有關媒體報導臺北監獄期滿出獄陳姓性侵犯「極度戀童,獄方竟判定不必治療」,本署澄清
- 24 屏東監獄-屏東監獄107年5月18日有關管理員被打濺血送醫之說明
- 25 矯正署-綠島監獄主動查獲接見親友意圖傳遞違禁物品,矯正署隨即指示全案移送廉政署調查
- 26 矯正署-關於外界指摘胡景彬假釋審查、外役監遴選機制、社群軟體「新勇哥物語」言論及高官收賄升遷等節,本署說明如下
- 27 花蓮監獄-報載本監疑似有B型流感群聚感染致收容人戒護住院後死亡一事,本監後續處理作為並特予澄清
- 28 花蓮監獄-花蓮監獄連續二位收容人因病戒送外醫住院死亡,家屬懷疑監內有群聚感染(B型流感)、延誤送醫及竄改日誌一事,本監聲明澄清如下
- 29 臺北監獄-有關媒體報導李姓收容人在監執行享有特權等節,與事實不符,本監新聞稿特予澄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