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法務部矯正署:回首頁

:::

黑水虻的春天-化腐朽為神奇: 矯正機關首創大規模養殖黑水虻成功案例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9-07-22
  • 資料點閱次數:1590

有鑑於非洲豬瘟議題自去(108)年延燒至今,廚餘去化工作儼然成為我國社會之一大考驗,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每日產生之廚餘雖經前後端管制減量仍達2000公斤之餘,為因應此一變革,屏東監獄積極尋求替代處理方式,並自去(108)9月底,正式啟動黑水虻養殖計畫。

黑水虻是一種資源昆蟲,其成長過程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等四大階段,且黑水虻本身從卵至成蟲各階段分別可利用於製作蛋白飼料、甲殼素及有機肥,運用於水產養殖、生物科技及環境改善,具相當經濟潛力。屏東監獄委請學界提供技術指導及研發,利用黑水虻幼蟲在自然界以廚餘等腐爛有機物為食物,大量且有效率地處理廚餘;另在收容人教化更生面向,從養殖過程中,讓收容人體會生命教育之意義,並累積養殖經驗及技能,出監後順利復歸社會、重獲新生。

屏東監獄黑水虻養殖於外役分監現址,增建養殖場地(約百餘平方公尺),總養殖量可達5百餘盆,每盆蟲體可重達約2.2公斤,已具相當規模,現每日消耗廚餘量可達約6百公斤,加上黑水虻處理廚餘速度很快,不易產生廚餘發酵之異味。屏東監獄在養殖過程中不斷嘗試、摸索,已累積適合矯正機關養殖之相關經驗及技術,提升復育成功率;未來可將養殖經驗提供其他機關作為標竿學習之參考,共同淨化生態環境,減輕環境的負擔。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加上非洲豬瘟等傳染病肆虐,在不久的將來,廚餘去化勢必成為環境維護的一大挑戰。矯正機關身為行政部門的一份子,致力於公共事務,屏東監獄對於養殖黑水虻去化廚餘方面,努力累積相關經驗,可提供各矯正機關或其他公務部門參考,並樂於以敦親睦鄰方式向民眾推廣,埋下一顆待萌芽的種子,期待將黑水虻養殖帶進社區甚而社會各角落,透過將廚餘再度資源化,為我們生活的環境貢獻一份心力。

回頁首